• 你的位置:现金体育网 > 新闻动态 >

  •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澳大利亚疯狂报复,20万日军最后什么下场
    发布日期:2024-12-21 15:49    点击次数:75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

    何谓"士可杀不可辱"?何为"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当硝烟散尽,当历史尘埃落定,那些为捍卫国家、民族尊严而浴血奋战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依旧熠熠生辉,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人。

    澳大利亚,这个曾经坐看风云的国度,终因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南下,被卷入了太平洋战争的漩涡。

    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面对本土遭受的空前浩劫,澳大利亚人民和军队,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家园的钢铁长城。

    南下觊觎,野心初露

    日本为何对南洋虎视眈眈?根本原因在于其国内资源匮乏,工业发展受限。

    为获取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

    日本决定利用武力,攫取他国资源为己所用。

    而马来亚、印尼等地,正是盟军在南洋的重要殖民地。

    1941年12月8日,偷袭珍珠港仅一天后,日军便发动了"南方作战",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资源富庶的东南亚。

    为支援盟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立即派兵增援英军。

    谁料这一去,竟是为自己的将士埋下了悲惨命运的伏笔。

    马来亚战场的溃败

    "我们是为了荣誉而战!"麦克东上校曾斗志昂扬地向部下喊话。

    然而扑面而来的,

    却是英军指挥官里特上将节节败退的军令。

    原以为可以击溃日寇,为国争光的澳新军队,反倒因盟军将领的失策,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

    战斗中,里特只顾撤退保存实力,却忽视了为澳新将士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掩护。

    无奈之下,1.5万名将士成了孤军奋战的困兽,

    最终难敌日军的疯狂进攻,全部沦为阶下囚。

    麦克东上校黯然握紧了拳头,脸上写满了屈辱与不甘。

    战俘生不如死

    俘虏营里,澳洲大男孩昔日的笑容已然不再。

    "我真该死在战场上,也好过受这番折磨。

    "一名战俘喃喃自语着,眼神涣散,对未来毫无指望。

    是啊,与其做亡国奴,不如战死沙场。

    皮鞭抽打,牙齿打落,日军对战俘们的凌辱从未停歇。

    有人成了医生的活体解剖材料,

    有人被当作射击练习的靶子。

    渐渐地,1.5万人的队伍,竟只剩下不到一半。

    曾经的玩世不恭、乐天达观,已被彻骨的仇恨所取代。

    "等我回去,一定让那些鬼子尝尝丧失至亲的滋味!"约翰咬牙切齿道。

    东南亚铁路上的白骨

    "快点!再快点!"日军恶狠狠地挥舞着木棍,催促着正在修筑泰缅铁路的劳工和战俘。

    烈日当空,汗如雨下。

    撂倒一个,再上一个。

    谁也不知道下一刻倒下的,会不会就是自己。

    "大家再坚持一下,我们一定能回家的。

    "詹姆斯强打着精神安慰战友。

    然而,随着铁路的延伸,

    倒下的人却越来越多。

    最终,这3000多名澳籍战俘,无一生还。

    3000多个鲜活的生命,3000个美好的未来,就这样永远定格在这条铁路上。

    达尔文空袭的创伤

    1942年2月19日,寂静的清晨被防空警报划破。

    还未等人们反应过来时,日军飞机已呼啸而至。

    顷刻间,硝烟四起,城市上空笼罩着死亡的阴霾。

    据统计,这次突袭共造成243名军人和市民死亡,400多人受伤。

    战火无情,甚至连妇孺都不放过。

    一名母亲绝望地搂着怀中的婴儿,

    在废墟中哭喊着丈夫的名字。

    而这,不过是日军连续两年狂轰滥炸这座城市所造成的冰山一角。

    西弗雷特的壮烈

    作为通讯兵,西弗雷特深知保守军事机密的重要性。

    即便遭受非人的虐待,

    他也没有屈服,更没有出卖祖国和战友。

    他忍受电刑,忍受鞭挞,忍受饥饿。

    然而,等来的却是一场残忍的公开处决。

    1945年2月,西弗雷特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

    面对已经架起的机枪,他没有一丝胆怯,反而面露微笑,挺胸昂首。

    嘴里还振臂高呼:"我为祖国牺牲,死而无憾,你们这些疯狗总有一天会遭到报应的!"话音未落,日军的机枪就狠狠地扫射在他的胸膛。

    鲜血染红了军装,他那不屈的身躯,缓缓倒在血泊之中。

    34岁,这个年纪本该拥有锦绣前程,美满家庭。

    然而,西弗雷特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爱国者之歌。

    澳美反击,血洗新几内亚

    1943年4月,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局势逐步扭转。

    然而,这两年的隐忍、两年的蓄谋,已化作澳洲将士刻骨铭心的仇恨。

    于是乎,当他们与美军一起,

    在新几内亚岛合围日军时,立誓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战斗打得难分难解。

    澳洲人却像疯了一样,见到鬼子就往死里打。

    有人不顾上级劝阻非要肉搏,

    有人明知前方埋伏也要强攻。

    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捅;刺刀崩断了,就用牙齿咬。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当战事结束,美军清点战场时,愕然发现2万多日军竟只剩1万。

    营地里,遍地都是被虐杀的日军尸体。

    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被剖腹挖心。

    澳军一个个脸上挂着复仇后的笑容,

    连指挥官都默许了这种行为。

    毕竟,那是一笔血债,是一笔永远也偿还不清的血债啊。

    战后清算,仇恨犹存

    当1945年,日本终于投降时,澳洲人并没有放下屠刀。

    相反,他们要用另一种方式,让侵略者继续偿还罪行。

    审判开始了。

    148名甲级战犯被公开绞刑,一个不留。

    其余400多名乙丙级战犯,不是被关押到死,就是罚为国家苦役到老。

    看着一个个罪恶的生命走向末路,澳洲死难者的在天之灵,想必也能含笑九泉了吧。

    "除非日本人每一个都死光,否则我永远不会原谅他们!"一名死难军官的遗孀仍愤恨难平,泪水早已在岁月中风干。

    往事不堪回首,伤痕难以抚平。

    尽管战后在美国的撮合下,澳日两国开始了针对太平洋事务的合作,

    但那满目疮痍的城市,千疮百孔的民心,都在无声地控诉着战争的残酷。

    人们不会忘记,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有多少父亲失去儿子,有多少妻子失去丈夫,有多少母亲失去孩子。

    历史不该被遗忘,每一滴热血,每一次牺牲,每一声呐喊,都该被永远铭记。

    那些曾为正义而战的英雄,他们的功绩,将与这片土地一起,千秋万代,永垂不朽!

    注:本文系作者原创,参考文章如下: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澳大利亚疯狂报复,20万日军最后什么下场

    2022-09-1314:34·寻史奇谈

    1945年日本投降后,澳大利亚疯狂报复,20万日军最后什么下场

    2024-08-2619:19·历史档案

    马来亚西弗雷特日军澳大利亚日本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owered by 现金体育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